梦园呓语
12.3 领导制度改革
1980 年 8 月 18 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陈云同志提出,我们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在这个前提下,干部队伍要 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并且要把对于这种干部的提拔使用制度化。这些意见讲得好。”,要求 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退休制度 和发扬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党的民主集中制”。http://news.12371.cn/2017/03/09/ARTI1489054449475294.shtml
本次会议对中国政治体制中的 “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 的弊端进行了严厉批判,将部分过往的政治内容划为封建专制主义,首次提出 “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 的问题。这篇讲话,后来被中共十三大认为是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也被党内外的主流研究者们奉为研究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经典。7
1982 年 1 月 13 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了《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重要讲话,贯彻和加强了领导制度改革。此后各级机关进行了大规模精简、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等。1985 年到 1987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也裁军百万。
1982 年 12 月 4 日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并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委员长、副委员长,中国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连续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彭真在本次大会所作宪法修改草案报告中就此项规定说,“这就取消了实际上存在的 领导职务的终身制 。”
1982 年 9 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大会议上通过了 1982 年版的《中国共产党章程》8,决定设立中央和地方各级顾问委员会。有相当资历和成绩的老党员、老人进入顾问委员会;中顾委接受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但具有建议、协调、监督、宣传等权利。
笔者认为设立中顾委的本意明确,确实如邓小平在 9 月 13 日举行的中顾委第一次会议上所说
中央顾问委员会是个新东西,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实际情况建立的,是解决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新老交替的一种组织形式。目的是使中央委员会年轻化,同时让一些老同志在退出第一线之后继续发挥一定的作用。…… 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组织形式。 9
中顾委和地方顾问委员会的委员人选富有流动性,老顾问委员定期批量退休,部分较老的一线官员再退出一线增补进来,并且这种流动性与日俱增。1986 年 10 月,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四老 “ 全退 ”,不再担任任何职务。邓小平、陈云、李先念三老 “ 半退 ”,仍担任一定职务。1989 年 9 月,邓小平明确提出十四大以后不再设立顾问委员会。1992 年 10 月 18 日,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同意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中顾委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就政治利益而言,在邓小平 1978 年事实上成为核心领导人之际,仍有一些与他相近资历却未必意见一致的老人。邓小平通过扶持对经济开放持激进态度的年轻领导班子,制衡拥有超然权力的幕后老人 —— 尤其是希望放缓改革开放步伐的保守派老人。老人政治具有相当弊端,个人威权较大,给予民主的空间少,容易因循守旧、权欲过强,人治为上。拥有极大魄力的邓小平试图革除这一弊端,通过中顾委改革,政坛老人的影响力和权力逐步减弱,但是在现实实践上,邓小平最终仍成为实际上的 “一个婆婆”,为其执政思想方针的贯彻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笔者简单认为,就 “民主集中制” 方面,一个良好的中国 “民主集中制” 因中国历史和现实问题必然不能照搬西方口头宣传唬烂的那一套 “三权分立”,诸侯蜂起时往往是最多战乱、人民最为痛苦无望时。就如何在保障集中制为主的基础上加强民主和法治成分,邓小平前行了几大步,大力推动党和领导制度改革,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功绩不能抹杀。虽未探索出最终的道路,但也不能过于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