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会学视角下的世界与中国 —— 一个平民的独白 — 杜冈 - 巴拉诺夫斯基对苏俄的影响

梦园呓语

9.3 杜冈 - 巴拉诺夫斯基对苏俄的影响

杜冈 - 巴拉诺夫斯基被霍华德和 King 高度称赞,他早期是一个 “合法马克思主义者”,后来转变为寻求 “社会合作” 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因而被列宁批判为 “自由派教授”。因他的这种转变、列宁对他的批评以及俄语受众小等原因,他也常常被国人忽视。

霍华德和 King 认为杜冈 - 巴拉诺夫斯基在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的观点,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托洛茨基、列宁、布哈林、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斯大林等人。笔者认为,如不了解杜冈 - 巴拉诺夫斯基理论,便缺失了苏联、特别是斯大林时期痴迷于重工业发展的 重要思想历史源头

杜冈 - 巴拉诺夫斯基通过对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 “再生产图式” 的批判和推演,得出:在 减少奢侈品消费,限制社会消费 的情况下,将节约出来的这部分资本投资于 生产部类 ,可以扩大社会再生产。加强机器等促使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的应用,可以使扩大再生产 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 ,而不是像马克思所说一样随之增长,如此 消费部类 的消费需求也可以继续降低。“也就是说, 社会财富增加,社会收入(人的工资)减少,也是可能的 ”,相比于消 [39] 霍华德和 King 将其结论进一步总结为 “ 剩余价值的实现越来越独立于消费需求 ” 费需求,“生产资料需求更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生产”。 。

杜冈 - 巴拉诺夫斯基提出 “ 不平衡与综合发展 ”。各国发展条件、经济制度不一,但资本主义对于无限生产的欲望已经使当前形成一个 世界市场 ,各国也均要通过这个世界市场彼此发生联系。

俄国是世界市场中一个落后于发达国家的 “ 后发国家 ”。

发端于彼得大帝时期的俄国, 现代化是生存的必然选择 。…… 新型生产必须在 大规模工厂 中进行,以便有效地利用进口技术。仅 商业资本家 拥有资源和能力来筹办新工厂。由于提供自由劳动力的国内市场并不存在,因此, 国家 有必要进行 直接干预 ,以提供 强制劳动

后发者 ” 发展模式明显与 英国 模式不同,…… 后发国家的工业化缺乏自发性,国家行为发挥了支配性的作用,非资本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关系 结合 在一起,公开的 强制补充了市场训诫 ,杜冈 - 巴拉诺夫斯基认识到,技术引进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强调, 俄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味着整个俄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市场 [40]174-175

“粮食危机后” 斯大林的 抑农重工 思想。后来布哈林反对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斯大林等人应用 “ 杜冈主义 ” 杜冈强调国家规训下的现代化工业是 “后发” 俄国唯一出路的论调,奠定了列宁、托洛茨基、普列奥布拉任斯基、 ,希望 工农均衡发展

杜冈的思想中,已经有了民族国家与全球化的张力。布哈林对此理论的延伸加强堪称经典,并且远远超越苏联时代。直至 1985 年广场协议之后几年学界才开始重建民族国家与全球化理论,但似乎并未脱离布哈林的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