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会学视角下的世界与中国 —— 一个平民的独白 — 人相食

梦园呓语

4.5 人相食

在中国史书记载上,“人相食” 屡次出现,已经成为一种历史固有表述 [12]。以 \( \mbox {年份} \div \mbox {次数}     \) 简单统计,《资治通鉴》中大约平均 30 多年出现一次人相食,《二十四史》中因记录详细,跨越朝代久远,大约 20 多年出现一次人相食。

求生性食人 意味着人们为自己的生物性生存而互食,与求生性食人密切联系的食物匮乏往往由战争、内乱等人祸或干旱、饥馑、虫灾等天灾引起。 习得性食人 ⋯⋯更在《中国古代的食人》一书中,郑麒来(美籍韩裔)将食人分为两类,”[13]152。多受制于文化因素,诸如爱与恨。 “在研究中国历史文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153 例与战争(直接)有关的食人事例,均由战时或战后的饥饿和饥荒引起。⋯⋯间接相关的有 74 例,两个数字加起来,即全部与战争有关的食人事例便共有 227 例”, 几乎每朝每代均发生这种求生性的群体人相食。而以上统计数据并不包括地方方志所记载的 “人相食” 数据。

综观人类历史,就民计民生方面来说,人类并不是常说的总体向上进步的螺旋上升,而是因种种权力欲望带来的生发死灭这一悲喜交加的交替循环。且在这权欲的循环中,向上的、喜剧的经历苦短而观众甚少,常常是你方唱罢他登场;向下的、悲剧的经历恨长而观众众多,常常是意悬悬半世心,枉费了卿卿性命。难道福柯是对的吗:

人性并不会在持续不断的斗争中逐渐进步,直到最后达到普遍的互惠,最终以法律准则取代战争;相反,人类将其每一种暴戾都深深地潜藏于法律体系之中,因而所谓人性的进步只不过是从一种统治形式过渡到了另一种统治形式而已。

或许是笔者悲观,对于人类,尤其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很可能会将 “岁大饥”、“人相食” 在未来的某一天继续下去,再次书写食人的历史。至于那在哪一天,是否一百年、二百年后,那就不知了。当前来说,幸好前人与我们现在的人何干,而我们本身也善于遗忘。幸哉乐哉!

朋友们,我们下次战争再见吧,祝你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