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会学视角下的世界与中国 —— 一个平民的独白 — 新型超时加班企业

梦园呓语

5.2 新型超时加班企业

金融和互联网企业是二十一世纪新加班重灾区。华为在舶来词方面有个贡献,将日本 “过劳死” 的概念成功传播到了中国,“加班文化” 流传甚广,有很多段子。华为苏州研究院椅子背后常备的睡袋,酷爱加班文化的日本专家入职华为两个月后愤而辞职 “你们这样是不人道的”,华为总裁任正非挽留要回北京陪妻子的副总李玉琢时说 “这样的老婆你要她干什么?” 等。

说起创意,华为也一点也不比富士康《不自杀协议》差。我国于 2007 年 6 月 29 日颁布《劳动合同法》,其中第十四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这个法案将于 2008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在 2007 年底,华为安排 7000 余名工龄 8 年以上的老工人向公司递交自请辞信,作为补偿,华为向这些老工人支付约十亿元违约金,然后再重新聘用这些 “失业工人”,工龄从零开始重新计算。数天后,2008 年 1 月 1 日,工人们 “自愿” 为了几万到十几万的补偿金,放弃了订立 “无固定期限合同” 的可能,变为了 1 至 3 年劳动合同的新工人。“华为裁员门事件后,沃尔玛、环球、摩托罗拉等公司也先后进行了 [16] 应对新法的人力资源调整。《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的 “阵痛” 似不减反增。

2010 年 8 月,华为 “公司 14 级以上工人被要求 ‘自愿’ 签署《成为奋斗者申请书》⋯⋯申请 “华为奋斗者” 有一个必备条件,需要添加 “我申请成为与公司共同奋斗的目标责任制工人,自愿放弃带薪年休假、非指令性加班费和 陪产假 ” 这句话。[17] 华为真是个互联网企业的好模板。

任正非在 2001 年有篇文章《华为的冬天》非常有名,当时国内大 IT 公司似乎基本没有这种 “Winter is coming” 的论调,更无一认为自己可能马上狗带,他的危机意识立刻被广大媒体、企业称赞。近 20 年过去,在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下,华为仍是高奏凯歌、一路前行。而 2017 年,一些年过 34 岁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过 40 岁的研发员工和 45 岁的老员工却可能迎来了真正的凛冬,要被清退掉去他处过日子了。当然,华为已经惯例辟谣了。从此 35 岁成为多个行业裁员和招聘的红线。

2016 年 8 月 29 日起,58 公司总裁兼 CEO 姚劲波的微博陆续被众多 58 公司工人、工人家属和社会人士浏览并情绪不稳定地评论 [18],起因是 58 公司在不发邮件和公文的情况下口头传播了公司新工作制度 ——“996 工作制” ,早九点上班,晚九点下班,星期六正常上班,没有任何补贴。虽然这种工作制可能并非 58 公司原创,但却是由因它开始引起公众反加班的社会影响,并且在事件后, “996 工作制” 并没有受到实际影响,反而成为了不少单位一种明目张胆的制度。笔者认为,58 公司 “996 工作制” 这一事件,可以定为中国劳动制度的一个里程碑。这标志着严重超时工作制从原来只是个别公司内部隐性文化、不成文规定,发展至显性公司制度,并最终成为一种公开的可以被任何企业复制的社会劳动制度。

[19],涉及金融、互联网、公关、广告四个行业,包括 33 家公司。这 33 家公司中最晚下班时间均在 20 点后,滴滴出行于 2016 年底连发三篇大数据报告《2016 年度加班最 “狠” 公司排行榜》其中 20 点到 21 点之间下班的只有 15 家。四个行业相比较,工作日时长方面金融行业较好,互联网业最差,最高加班时间是京东 23 点 16 分。周末上班方面,金融业最差。0-5 点下班返工人数方面,公关、广告公司表现突出,其中奥美广告返工人数 3080 人,金宝大厦 3 家公司合计 2102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