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至十月革命的俄国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绝大多数东方国家不具有被马克思称为资本主义曙光的种种有利条件(即地理环境、金矿、奴隶贸易、殖民地等),相反却普遍受到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压迫、排挤和剥削(它们是作为被剥夺者而纳入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这一客观原因外,更主要的则在于东方社会自身的历史条件。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绝大多数东方国家不具有被马克思称为资本主义曙光的种种有利条件(即地理环境、金矿、奴隶贸易、殖民地等),相反却普遍受到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压迫、排挤和剥削(它们是作为被剥夺者而纳入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这一客观原因外,更主要的则在于东方社会自身的历史条件。
杜冈-巴拉诺夫斯基被霍华德和King高度称赞,他早期是一个"合法马克思主义者",后来是一个寻求"社会合作"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因而被列宁批判为"自由派教授"。他的这种政治倾向转变、列宁对其下的评语以及俄语受众的局限等,使其长期以来被中国所忽视。
苏联问题,无论在东西方还是在苏联、苏联解体后各个国家,都是一个敏感话题。对苏联问题的学术研究常常带有很多国家、政治、经济集团的功利目的,在不同时期和环境为不同利益背书;也常被部份学者的个人主观倾向所利用,从而成为"反学术"的学术。在民间个人,则常常被自身迷梦所影响,过于简单片面的赞美或者批判。
正如作者M·C·霍华德和J·E·金在导言中所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这些年的发展,同实践性的政治问题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我觉得书中有句话非常经典,透露出现实社会的吊诡和无常:“主要关注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俄国人,以破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告终;期待资本主义崩溃的德国马克思主义者,却开始与资产阶级合作并维护资本主义。”
我们应当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史,而不是局限于马克思个人的马克思学。正如马克思的著作有大部分内容建立在前人基础上,然后发展并融入自己的真知灼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中的诸多人物也是建立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之上,并发展融入。无法想象一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超天才横空出世,提出诸多独创的深刻见解。只有在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历史考察中,才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和加深理解马克思,并对其进行继承、发扬和批判、扬弃,这也是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核心所在。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我们也会对历史,国家——特别是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历史有着更为清晰的理解。从而明得失,知兴替。
本文档完整版本请下载PDF版本,除文中内容外还增加了参考文献页码和《资本论》原文笔记 http://sd44.github.io/2017/12/15/%E3%80%8A%E8%B5%84%E6%9C%AC%E8%AE%BA%E3%80%8B%E7%AC%AC%E4%B8%80%E5%8D%B7%E5%92%8C%E3%80%8A%E8%B7%9F%E5%A4%A7%E5%8D%AB%C2%B7%E5%93%88%E7%BB%B4%E8%AF%BB%E8%B5%84%E6%9C%AC%E8%AE%BA%E7%AC%AC%E4%B8%80%E5%8D%B7/daskapital.pdf
本文借助于《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第一卷》一书,对《资本论》第一卷的一些概念本身和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简单概括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