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蛋疼,从未休止过

2018-01-24
草稿之一————当代艺术

本项目采用开源方式,放置在 https://github.com/sd44/dingjia 本项目所产生所有草稿文档,也放置在项目下文件夹,点我下载PDF文档文档。

Read More

2017-12-27
草稿之一——生命

草稿之一——生命这篇写的很乱,很累,很生硬,暂时草草结尾吧。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同我交流、沟通,提出宝贵意见。老话:能够协作最好了。我的 Email:sd44sd44@yeah.net QQ:25931014 微信:sd44sd44

草稿之一——生命

生命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如果无法充分保障人的生命权,那么一切其它权利都是空中楼阁。无端剥夺人的生命,或者肆意对人施加恐吓、虐待和折磨,就是用一种非人权的待人方式。任由这种情况发生,个人权利就无从谈起。所以一般各国的刑法都将侵害他人生命权的罪行量刑最重。“生命权是一个人之所以被当作人类伙伴所必须 [1] 享有的权利。”

Read More

2017-12-21
草稿之一——工作日

本文完整PDF下载地址: https://pan.baidu.com/s/1gfnM2or

Read More

2017-12-15
《资本论》第一卷和《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第一卷

本文档完整版本请下载PDF版本,除文中内容外还增加了参考文献页码和《资本论》原文笔记 http://sd44.github.io/2017/12/15/%E3%80%8A%E8%B5%84%E6%9C%AC%E8%AE%BA%E3%80%8B%E7%AC%AC%E4%B8%80%E5%8D%B7%E5%92%8C%E3%80%8A%E8%B7%9F%E5%A4%A7%E5%8D%AB%C2%B7%E5%93%88%E7%BB%B4%E8%AF%BB%E8%B5%84%E6%9C%AC%E8%AE%BA%E7%AC%AC%E4%B8%80%E5%8D%B7/daskapital.pdf

天才资本家海大富的《资本论》第一卷实践记

本文借助于《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第一卷》一书,对《资本论》第一卷的一些概念本身和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简单概括和整理。

Read More

2017-11-14
《从丁家庄城中村说起》前言

(这只是丁家庄项目前言的初稿,目的在于及时汇报这本电子书的进展情况,以获得及时反馈,并阶段性满足自己,哈哈。请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可以就任何方面提出意见!整书成书大概需要3个月时间,我在一些书籍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时间消化吸收。)

Read More

2017-11-04
乱弹琴(六)—— Vertigo《地狱神探》

Vertigo漫画公司是美国顶尖漫画公司——DC Comic旗下的子公司,面向成人,尺度较大。《地狱神探》连载就出自于这个公司。这部作品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漫画作品,没有之一。注意:《地狱神探》连载结束后,主人公康斯坦丁的创作工作就上交给了母公司DC Comic, DC也出了康斯坦丁的连载《康斯坦丁》等。我个人不喜欢DC世界中的康斯坦丁,本文只针对 Vertigo公司的《地狱神探》。

Read More

2017-10-19
乱弹琴(五)—— 将被遗忘的历史

哈哈,这系列有点过于随心所欲了,天上地下什么都想放浪一说,没有统一的主题,好像变成了盛放我自己乱七八糟想法的一个树洞。今天这篇不谈摄影,想谈历史和真实。

对于是否谈及我的家人我思量再三,谈他们似乎有损宏大和客观。不谈他们呢,那毕竟也是两个小人物的真实,在某些方面或许可以起到以小博大的作用,那我该怎么做呢?哈哈哈,一些朋友应该知道我还是会做的 ^_^~

Read More

2017-10-13
乱弹琴(四)——文艺的高度

常有人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想先说一下我曾经的小伙伴们……

我的小院

我曾经有一段很长的闲置时间,这段时间的无聊漫长让我容易回想起那些曾被深深埋藏起来的记忆。以下内容均为我自己的回忆与我母亲告诉我的一些事情。

Read More

2017-10-09
乱弹琴(三)—— 艺术摄影

尽量以一个摄影、艺术圈外人的身份,不顾忌自己学识限度,重在中肯诚挚的述说自己感受并侧重人文表达方面是我写这个系列的主旨。

那么,我就开始我毫不留情的非专业评价了。

Read More

2017-10-09
乱弹琴(二)—— 陕西群体

这个系列是大嘴中的大嘴,我还是想声明几点以避免无意义的麻烦。

1,我对国内摄影作品看的很少,只在这很有限的作品里选择几个摄影师对象来加以个人评价。

2,本系列所涉及到的人物称呼,均采用贵格会教派的规则,对人不加以尊称、头衔、地位的说明,均为直呼其名。相比于偶像,本系列更为专注于摄影作品本身。

3,我是非摄影专业人士,摄影于我是纯业余爱好,不必寻求我的个人身份信息,我们未曾见面相识也无任何过往纠纷。如当事人是在感到不爽,请告知我,我可以删帖 -__-。。

Read More

2017-10-09
乱弹琴(一)—— 由严明《大国志》说起

我早就想写下自己对纪实摄影的较全面的看法,尤其是批评部分。但第一我个人知识面狭窄,对摄影了解浅薄,直接说起这个话题可能太过不自量力,二是我的个性不善于圆滑和周旋,直截了当的陈述常是我唯一的发泄路径,这其中透着笨拙和吃力不讨好,往往也伴随很多错误。放在“乱弹琴”这个系列里,这种直言更会得罪一些摄影大拿或前辈。

现今两三个月过去,我对于“批评”的想法未曾减弱,既然不能熄灭,那就让它放出来吧。欢迎大家与我有效交流有效沟通,多多批评指正,杜绝文盲野狗叨扰。只接受文字形式的批驳。

注意!!!注意!!!!!注意!!!!!!这系列文章极为主观,极为偏激,可能包含各种错误,请谨慎对待!

Read More

2017-08-10
丁家庄社会调查初始起步的总结

在8月7日与8月10日两天下午,我就当前社会调查问卷,对丁家庄城中村进行了最初的两次调查走访。

这两次调查中,完整回收问卷数量不多,当前只有四份,且被调查对象都是户籍人员。表现出一些优点,同时也暴露出各种问题。社会调查工作要常常阶段性反思总结,这里我就总结下当前的情况吧。

  1. 这份问卷13页,每人基本都要回答近百个或者更多问题,涉及每个家庭成员、家庭等较为隐私的问题。就当前问卷回收效果来看,难度比预期低,原因倒是在意料之中。那就是丁家庄居民具有强烈的诉说欲望。

  2. 调查走访过程中,因为是随机路访,调查环境处在大庭广众之下,因此常常吸引6、7人甚至更多人围观。围观带来的好处是能够激励被调查者勇敢回答问题,一些问题的答案能够得到更清晰地解释,并能够使调查者在丁家庄环境下混个脸熟。坏处是众说纷纭,七嘴八舌,诉求常常偏离调查问卷本身,一些时候使被调查者变成了围观人员的倾听者。单份问卷完整回收目前平均近一小时,不过这里有部分原因是初期调查需要补充了解很多问题的情境下所产生的。并且在对丁家庄户籍人员的围观采访中,对当前被调查者采访结束后,其他户籍人员均表示该说的都已经记录下来了,他们想表达的都一样,不需要再说什么了,拒绝接受采访,并表示让调查人员复制答案就可以了 -__-。

  3. 个人控制局面能力欠缺,在七嘴八舌环境下或者被观众给带歪了或者说略为生硬的想控制局面。

    理解能力欠缺,因个人知识面问题,对农村、社会制度等缺乏理解能力,如新农保和耕地占用。特别是耕地占用和分配问题,因丁家庄原有10个队,几个队情况都有差别,了解起来较为困难而问卷在这方面设计较为单一。

    个人情绪控制能力不佳,个人化、理想化倾向略重。如自己在面对要求付费才回答问题的被调查对象时,略微有脾气,往往对其直接不加说明的拒绝。社会调查,调查的是社会的方方面面,更应保持一种客观和平等对待各群体的态度。不应理想化、规范化被调查对象。这里还有件趣事,之所以有人想要钱,也是因为前不久有两个女生前来做过社会调查,每个调查对象都会得到50元现金。哈哈哈哈,我其实听到后心里还是很安慰的,容易伪造和不被重视的社会基层调查还是有人在做的。

  4.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路访的方式,随机路访不是概率性的。非概率性的不足在此次调查中表现得很明显。如遇到的、采访到的多为丧失劳动能力或家庭收入不高的人员,并且绝大部分都为丁家庄户籍,非丁家庄户籍租户遇到的少,非丁家庄户籍房主更是一个没有遇到,但丁家庄要实现概率采访,我觉得是非常非常难得,房子处处林立,家家户户加盖改造,获得总体人员分布几乎是不可能,只能寄希望于时间段的合理安排,调查者的有意识选择或者通过关键人物扩散被调查人群吧。

  5. 非户籍人员对其自身定位较低,多数刻板认为调查问卷不针对他们这个群体。可能因我时间段安排问题,碰到的多为学历、知识水平低的非户籍人群,他们多怯于表达诉求。我预想中的关键人物时间很难安排恰好,想通过关键人物滚雪球至其他非户籍人员。

  6. 调查问卷设计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继续投放回收几份后,考虑重新增补修订下当前问卷。主要表现在被调查对象对于开放性问题常常不知如何回答,对于从1到10分打分的量表常常表现出极大地情绪性恶意打分,如自身所处社会地位和对拆迁补偿方案的满意程度常常打1分。另外很多丁家庄自有问题没有很好的包括进问卷,如在实际调查中丁家庄的分家不离家导致问卷一些问题失效或者无法表达……可怜我已经打印的100份问卷。明知采访步骤要先期投放实验性问卷,还是图省事偷工减料。。。不得不自吞苦果。不过个别调查者对开放性问题倒是具有真知灼见,能清晰表达-__-

  7. 户籍人员对于村委具有很大意见。除程序不完善,拆迁政策不明朗且多变,不出具合同外,常常诉求村委领导的贪地、占地、获取利益。对于后者违法行为这方面,基于证据不足和人身安全等方面我不知该不该调查。而户籍人员则常常具有一种传统农民对权力者的畏惧幻想。如他们手眼通天、直达中央,意见不可能上达传播。某年市政府调查人员王X来到丁家庄调查并反映情况后,被调离原工作岗位一事成为了村民眼中村委领导权力通天的证据。

  8. 数据自利性的错报也有,需要调查员分析分解问题,获取较为真实的数据。

Read More

2017-07-30
丁家庄城中村社会调查问卷试运行版

丁家庄调查问卷试运行版第一版。不管如何,这份试卷必须在2017-08-05日正式施行了。

请在此之前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QQ: 25931014 微信:sd44sd44 EMAIL:sd44sd44@yeah.net

Read More

2017-07-30
《社会学》吉登斯版(上)

因为本书中关于社会学的方法论比较简略,不如我手头一本《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详细。因此关于《社会学》这本书的笔记并不包括本书中大量社会学方法论。因类似原因这份笔记对以往社会学调查成果的涉及也很少,如有需要,建议还是阅读原书。

什么是社会学

三种社会学传统:

  1. 功能主义(涂尔干):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产生了稳定,社会学研究他们的关系。有机。强调道德共识,例如宗教。

  2. 冲突理论突出社会中分化的重要性,为此而集中于权力、不平等和激烈的斗争等议题。他们倾向于把社会看作是由追求各自利益目标的不同群体组成的,这就意味着冲突的可能往往就在眼前。冲突理论家考察支配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紧张关系,希望理解控制的关系是如何建立和维持的。

  3. 符号互动论源于对语言和意义的关注。

对面对面互动情境下的日常行为的研究通常被称为微观社会学,而宏观社会学则是对大规模的社会结构和长期的变迁过程的分析。乍看起来,似乎两者彼此完全不同,实际上两者是紧密相联的。

Michael Burawoy区分了四种社会学: * 专业社会学 professional sociology * 政策社会学 policy sociology * 批判社会学 ”专业社会学的良知“,指出研究项目和专业的社会学的假设。 * 公众社会学 公众社会学与社会群体,比如工会,社会运动,信仰群体,组织等非专业学术公众就社会的 未来方向进行坦率的对话。依靠专业社会学,但仍处于对抗的相互关系中。批评者指出,今天大量专业社会学都尽力与参与者和外部公众结合,四类型有很多重合。还指出,公众社会学存在成为社会运动和激进组织的政治动机的附庸危险。造成专业社会学形象和声誉收到败坏,那么对这门学科的公众支持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社会学的提问与解答

津巴多监狱实验的主要观点,即制度环境可以形塑社会关系和行为的观点,持续地警示着当代社会学研究,比如那些为了老年人而去调查养老院,为了残障人士而去调查残疾人之家等等。 ## 理论与视角 ##

马克思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的观点有时称为历史唯物主义,他认为,一个时代的主导思想和理想是主要生活方式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的反映,代表的是统治集团的思想。在共产主义下,私有财产被废除,共产主义的社会关系得以建立。但是,与原始共产主义不同的是,现代共产主义将保留资本主义制度高生产率的工业体系的所有好处。

埃米尔·涂尔干

坚决远离哲学——他认为哲学所关注的议题与现实社会距离太远,而转向可以阐明法国社会主要面临的道德问题的社会科学。第一位教育学和社会学教授。

他认为,社会制度和社会形势比适应它们的特定的个人更为经久。因此具有自己真实的存在方式,不能为个人主义的心理学或抽象的哲学思辨所充分理解,而是需要一个真正的社会逻辑的阐释。

批评:

擅长解释共性——为什么社会团结在一起——但在解释冲突和激烈的社会变迁方面却效果不佳。

其他批评,涂尔干的功能主义鼓励社会对个人的约束,而不允许为个人创新提供足够的空间。

结构功能主义

帕金斯整合了涂尔干、韦伯和帕累托的思想,建构起了他自己的宏大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而这个理论的起点就是所谓的社会秩序问题(Lee & Newby 1983)。即当社会中的个人都只关注自身,而且经常在牺牲别人利益的基础上追求自己的需要时,社会怎样协调一致。

他认识到,人们对社会规则的尊重不只是出于对惩罚消极的害怕;相反,人们以一种积极的方式遵从,甚至教导其他人社会道德的规则。帕森斯认为,这种对社会秩序积极的认可表明,社会规则不仅仅是一种作用在个体身上的外力,而且已经通过持续的社会化过程得到内化。社会不只在外部存在,而且也在个体内部存在。

结构功能主义常常无可避免地被指责为过于强调共识和协定,而较少注意到根本冲突,以及有序无序的互动过程。罗伯特·默顿则尝到更具批判性的功能主义。默顿区分了显性功能、隐形功能(根据参与者意识、意欲与否);功能、反功能(根据社会生活对事物既存秩序)。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冲突开始兴起,这一思想走向衰落。

马克思·韦伯:资本主义和宗教

符号就是代表或指称另外一些食物的事物、单词、姿势或者物体都可以在互动中用来传达信息。

现象学是一种以行动者为中心的视角,关注应对实际经历社会生活的方式。舒茨对类型化——一种通过以往经验而对所经验的现象进行分类和认识的方式——特别感兴趣。

常人方法学

持久的理论困境

  1. 社会结构和人类行动的权重多少。行动导向的方法强调人类行为积极和创造性的方面,而功能主义以及一些马克思主义学派则强调社会结构对于而发的约束性本质。
  2. 共识与冲突的理论困境。

结构与行动的差异可能被夸大了。社会结构先于个体而存在,并且限制个体的行为。另一方面,假定社会与物质世界以同样的方式外在于我们是明显错误的。物质世界一直存在,即使没有人类生存,但货币体系却不会。并且,”社会事实“并不能完全决定我们的行动。

共识与冲突一个有助于分析冲突与共识内在关系的概念是意识形态,即指以损害权力较小的群体为代价来保障权力较大群体地位的观念、价值观与信仰。权利者可能主要依靠意识形态影响来维持统治,必要时也经常会使用暴力。

全球化与社会变迁

前现代人类社会的类型

  1. 狩猎与采集社会 公元前50000年至今。目前濒临完全消失。人口不多,狩猎捕鱼采集,几乎不存在不平等,等级差异局限于年龄和性别。

  2. 农耕社会 公元前12000年至今。目前大部分属于更大政治实体的一部分,他们的明显特征正在消失。小农业共同体为基础,没有城镇或城市。酋长统治,相比狩猎社会更严重的不平等。

  3. 游牧社会 公元前12000年至今。目前大部分属于更大的国家,传统生活方式正被瓦解。酋长统治或武力统治。

  4. 传统的社会或文明 公元前6000年至19世纪。所有的传统文明都已经消失。规模非常大,有的达到几百万人口。主要基于农业。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重大的不平等,有由国王或皇帝领导的明确的国家机器。

工业化是指机器大生产的出现,其以广泛使用无生命的动力资源为基础。民族国家是彼此之间明确划定边界的政治共同体。国家政府对其公民生活的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权力。

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成功步入快速工业化进程,他们有时被称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或新兴工业经济体。大多数人生活在城镇和城市,小部分人从事农业生产。重大的阶级不平等,比发达国家中的更为明显。人均收入比发达社会要少得多。包括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巴西和墨西哥。

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

  1. 经济的发展

  2. 社会文化的变迁社会文化变迁至少包括宗教信仰、交流体系与领导行为的影响。

  3. 政治的组织

全球化的概念:三种趋势

  1. 极端全球化论者(Ohmae 1990,1995; Albrow 1997)全球的时代,国家政府的权力减少或削弱,全球化的驱动力为资本主义和技术,分层的模式为旧官僚机制被侵蚀,人类行为框架的重新安排,民族国家终结。国家政府的权力正在被新的地区和国际机构所挑战。

  2. 怀疑论者(Boyer & Drache 1996; Hirst 1997; Hirst & Thompson 1999)贸易联盟,比早期更弱的全球治理,世界的相互依赖不如19世纪90年代,国家和政府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只是国家间交往强度不同于过去,更不如说是”国际化“,大多数贸易只发生在欧洲,亚太和北美三个地区性集团内部,区域化的增长说明世界经济是更少而非更多地整合。

  3. 转型论者(Sassen 1991; Rosenau 1997),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球相互联结的水平。”密集的“强烈而广泛的全球化。国家政府的权力重组重构,世界秩序的新构架,历史上来说 不确定的,全球整合和分化,转变了政府权力和世界政治。尽管全球秩序正在转型,但许多旧的模式仍然存在。转型论者视全球化为一个易受影响和改变的动态开放的过程。

英国社会学家罗兰·罗伯森创造了全球在地化这个术语,即指全球化与地方化的一种混合。在被改变和被形塑的全球化过程中,地方地区文化的适应通常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类似的,跨国公司会调整其产品和服务以适应当地情况。如果这样,那么我们将发现全球化并没有必然导致统一的、全球的西方,取而代之的是允许跨越世界社会的文化产品的多样性和多方向流动。

在全球化条件下,人们面对一种新个人主义,他们开始积极地建构他们自己的认同。先前引导人们进行选择和活动的社会模式已经明显变得松弛了。

《现代性的后果》,吉登斯概述了他的观点,即现代性的全球扩展趋向产生了一个“失控的世界“,它的出现没有人也没有政府能够全面地控制。马克思用怪物来描述现代性,而吉登斯将其比作坐在巨型汽车或”猛兽“上面。

环境

城市与城市生活

如果说城市化是指使大城市成为现实的过程,那么城市主义就是指作为城市特征的生活方式与个性类型。

齐美尔指出城市居民在本质上并不是冷漠的。他们被强迫采取这种行为模式来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和其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他的研究表明了社会互动的质量如何受到来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压力的影响。他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城市“不仅仅是一个承载社会结果的空间存在,而是一个由社会塑造出来的空间存在”。

芝加哥学派建立的两个概念,一个是城市分析中的所谓生态学方法;另一个是沃斯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性“(Park 1952, Wirth 1938)

城市内部也会分化。用帕克的话说,”城市一旦建立起来,就好像一个巨大的筛选机制……准确地从总体中挑选出最适宜在特定区域或环境中生活之人“。因此,通过竞争、侵入以及继替(所有这些概念都来自于生物生态学),城市有序化形成不同的区或地带。

城市生态学在一批学者的著作中被重新阐述。Amos Hawley不再关注稀缺资源的竞争,而是强调不同城市区域之间的相互依赖。而分化则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主要方式。那些被更多群体所依赖的群体将居于统治地位,这也可以从它们所处的中心位置得到反映。

生态学往往低估了有意识的设计和规划在城市组织中的作用,把城市发展看作一个”自然的“过程。芝加哥学派的空间组织模型也往往只是从美国经验中提炼。

Louis Wirth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性“。城市不仅日益成为现代人的居住空间和工作场所,而且它也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气动和控制中心,它把世界上最遥远社区的人拉入它的轨道,把这些千差万别的地区、人群和行为便知道同一个宇宙中来。批评,沃斯的现代城市图景需要扩展,通过承认城市的生活能够促进社区的建设而非总是毁掉它们。

Claude Fischer(1984)认为,城市化实际上往往会促进各种亚文化的发展,而不是在一个匿名的环境中把每一个人炎魔。他指出,那些在城市中生活的人,能够与其它具有相似背景和兴趣的人合作,发展出地方性的联系。而且他们可以加入特色各异的宗教、种族、政治和其他亚文化群体。

在一个小的、习俗已经定型的乡村社区,你可能会发现,居民的友好实际上只是一种公开场合的礼貌。你可能要经过许多年才会被”接受“。城市中就不至于如此。

城市分析的两个最重要的学者大卫·哈维和曼纽尔·卡斯特都深受玛克思影像。哈维认为城市性是由工业资本主义的扩张所造成的人造环境的一个方面。他指出,现代城市性持续不断地重构空间。这个过程不仅取决于大公司选择在何处安置它们的工厂和研发中心等,同时取决于政府对土地和工业产品的控制以及私人投资者购买房地产和土地的行为。

正如在发达国家,资本主义获得的利润都投向了城市中心住房、办公区及其他城市项目上,这种地产驱动的繁荣也推动了中国、墨西哥以及其他地方的快速城市化。最终的结果并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的追赶,而是权力回到精英阶层手中,极少部分人掌握了巨大的财富。

在现代的全球城市中,”中心与边缘“的格局正在成形。繁华的背后是极端的贫困。尽管这两个世界总是比肩而立,但是他们之间的互动却微乎其微。正如Mike Davis(1990,2006)在他关于洛杉矶的研究著作中所说的,有一种城市地标的”刻意强化“,其针对的是穷人——因此才有了坚如磐石的石英的避雨。

曼纽尔·卡斯特也强调社会的空间形式是与它的整体发展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理解城市,我们必须领会创造和转变空间形式的过程。城市和街区的布局和建筑风格,反映了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斗争和冲突。换言之,城市环境是更广大的社会力量的符号和空间象征(Tonkiss 2006)。

与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家不同,卡斯特不仅把城市看成一个独特的地方,即城市区域,而且也把它看做集体消费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过程又反过来形成工业资本主义的一个内在方面。学校、运输服务和休闲设施都是人”消费“现代工业产品的方式。税收体系影响了谁能够在哪里买或租以及谁能在哪里建。但是政府部门通过修建道路和公有房屋、种植绿化带等也影响了城市生活的很多方面。因而,城市的物质形态是市场力量和政府权力共同作用的产物。人造环境的特征并非只是有钱人和有权人活动的结果。卡斯特强调了弱势群体的斗争以及改变他们生活条件的重要性。卡斯特(Castells 1991:349)”人们生活在场所之中,而权力则通过流动来统治。“然而,他强调地方政府和市民组织的网络应该形成它们自己的战略同盟,以避免允许有权力者进行”分配和统治“的”群体“分化。只有通过集体的行动才能使公民对未来城市的景观产生影响。

城市更新研究表明,除了零散的样板工程外,靠提供激励机制并指望私营企业去解决内城区的社会问题,效果并不理想。在内城中,如此众多令人苦恼的情况交织在一起,以及要扭转早已发声的衰败过程,无论如何都是极其困难的。社区新政(The New Deal for Communities)(NDC)工党标志性更新计划。

城市循环,也就是翻新或重建旧房和对已开发的土地在利用,这在大城市已经相当普遍。有时这是作为规划项目的一部分而进行尝试,但更多的情况下,它是中产阶级化的结果,即由中产阶级把中心城区工薪阶层的或空闲的区域转变为居住或者商业用途(Lees etal.2008:xv)。

发展中世界的城市化挑战当越来越多没有技术的农民工涌入城市的中心,正式经济需要花大力气来吸纳这些流动的劳动力。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之中,恰恰是非正式经济使得大量无法找到正式工作的人活了下来。从手工业和建筑中的散工,到小规模的贸易活动,管制之外的非正式部门为贫穷的或者没什么技能的劳动力提供了赚钱的机会。然而,相比正式经济,非正式经济是不纳税也不接受监管的,没有什么生产力科研,并且许多发展中国家会流失掉许多原本需要的税收。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估计,到2025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需要创造10亿个就业机会来应对相应的人口增长。要靠正式经济来提供所有这些工作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更多的精力应该被用来约束和规范非正式经济,因为在未来,那里将是大量的”过剩“劳动力主要的汇集之处。

工作与经济

社会互动与日常生活

生命历程

家庭与亲密关系

健康、疾病与残障

分层与社会阶级

社会学家使用社会分层的概念来描述在社会中个人和群体之间存在的不平等。最简单的分层定义就是不同人群之间结构化的不平等。所有的社会分层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 地位等级应用于人群的社会范畴,这些人存在某些共性,但不一定发生互动,也不一定彼此认同。如富人、穷人男人、女人
  2. 人们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机遇严重依赖于其社会地位如何定级。
  3. 不同社会范畴的等级会缓慢地发生改变。例如女性地位。

历史上四个基本的分层体制: 1. 奴隶制 2. 种姓制种姓的社会体制中,个体的社会地位是毕生注定的。种姓社会一般存在于农业社会中。在种姓体制中,与其他种姓的成员之间的亲密接触是受到强烈拒斥的。中性的”纯洁“,常常是通过族内婚的规定来维持的。 3. 等级制欧洲封建制度的一部分,但也存在与于许多其他的传统文明之中。封建等级制度由不同的社会阶层构成。每个阶层彼此之间有着不同的义务和权利,其中有些差异是由法律规定产生的。 4. 阶级制阶级的一个一般定义是,由共享经济资源的人们所组成的一种大型群体,这些经济资源强烈影响了他们所能选择的生活方式的类型。阶级差异的形成主要基于财务的所有权以及职业。

阶级与以前分层形式的区别: 1. 阶级制是流动的。界限不明确,不由法律或宗教规定所确定。 2. 阶级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是后致的。个体的阶级地位不像在其他类型的分层体制那样,出生时就已注定。阶级流动较其他类型更常出现。 3. 阶级是以经济为基础的。阶级有赖于个体所属的不同群体之间的经济差异,即拥有物质资源方面的不平等。 4. 阶级制是大规模的并且是非个人性的。阶级体质主要是通过非个人性的、大规模的关联(如企业与雇员之间)进行的。阶级差异存在的一个主要基础在于,报酬与工作条件方面的不平等。

马克思的核心观点是,现代工业社会根源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对于工业资本主义,马克思指出其所有的进步要素,都源于阶级关系的剥削制度,因此必须将其推翻。他认为一个社会阶级就是对生产资料有着相同关系的一群人,他们依靠生产资料谋生。马克思用贫困化这个词来形容相对于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日益贫穷的过程。批评:工人阶级和资本阶级的划分过于简单。预测的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共产主义革命在进步社会中并没有实现,这使人们质疑他对资本主义制度活力的分析。马克斯认为工人阶级在分享共同经历时会产生一种阶级意识,但现在的人们很少根据他们的社会阶级地位进行划分。相反,对于很多人而言,认同来自多个方面,而阶级已不必然是最重要的。

马克思·韦伯韦伯和马克思一样,也认为社会是以围绕权力和资源的冲突为特征的。但是韦伯认为,社会分层并非只与借记有关,其形成还涉及另外两个方面,即地位与政党。根据韦伯的观点,阶级划分不仅源于对生产资料的控制或缺乏控制,而且源自与财产没有直接关系的经济差别。这种资源包括独特的技能和凭证。在韦伯的理论中,地位指的是社会群体被赋予的尊敬或声望的差异。韦伯指出,政党的形成是权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独立于阶级和地位而对分层产生影响。

埃里克·奥林·赖特通过吸纳韦伯的研究思路中的要素,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Wright 1978,1985,1997)。他将关注的焦点从阶级关系转向了生产资料,并考察不同社会阶级的成员在生产过程中会受到多少压迫。

赖特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生产中,对于经济资源的控制存在三个层面,这是我们可以对现存的主要阶级进行区分: 1. 控制投资或货币资本 2. 控制物质生产资料 3. 控制劳动力他也证明了,随着资本主义阶级社会变得越加复杂,试图去理解它们的理论也必须有所发展。

交叉性不平等把阶级的不平等与其他主要的社会分化联系到一起。交叉性理论假定种族、阶级、性别、性取向、能力以及身份的多个层面都是被建构起来的。其中每个要素都预示着另外一种要素……

戈德索普 CASMIN阶级图式

对于经济不活跃的人群来说,职业阶级图式不太适用。失业人士、学生、养老金领取者和儿童。基于职业区分的阶级图式也无法反映财产所有权和财富的重要性。

《阶级之死》主张阶级不再是理解当代社会的关键概念。 1. 社会变迁的时代,阶级在政治、社会与经济等方面的重要性都在下降。工业社会已经从组织化的阶级社会转向一个新的阶段。”地位约定论“ 2. 财产所有权 3. 消费者权力的增长。当代社会中的地位低下者,即帕库尔斯基和沃特斯所称的”被先天剥夺权利的底层阶级“,其特征就是没有能力购买汽车、衣服、房屋、度假以及其他的消费品。 4. 全球化的进程。我们所看到的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远比一个民族国家内部的不平等要更为显著。 5. 政治与社会的意义。

所谓上层阶级,由既拥有财富又拥有权力,并能把他们的特权传给子女的一小部分人组成。可以简略的确定为1%居于顶层的财富拥有者。该阶级之下就是服务阶级,如戈德索普所称,由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高级行政人员组成。占25%。中产阶级。

社会流动,是指个体或群体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之间的移动。垂直流动的意思是社会经济层级之间的上下移动。水平流动是指不同社区、城镇或区域之间的地理位置上的移动。

个体在其自身的职业生涯中在社会层级上向上或向下的流动,称为代内流动。代与代之间的流动被称为代际流动,如子女和父母。

许多人认为,当今世界,全球化和对于经济市场的放权正在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阶级不平等的”固着化“。

贫困、社会排斥与福利

有的福利国家注重提供一个基础的”安全网“,有的致力于打造”从摇篮到坟墓“的广泛服务,还有的采取的是将获益与工作努力挂钩的最低限度的福利制度。

绝对贫困的概念建立在生存观念的基础上,也就是为了维持身体健康存在而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测量绝对贫困的一个常见技术就是,根据在一个特定社会中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基本商品的价格划出一条贫困线。

相对贫困,把贫困与在一个特定社会中同行的一般生活水平相联系。

对于贫困的解释可以分为两大主题。”责备受害者(blame the victim)“与”责备制度 (blame the system)“。

纵向研究的发现表明,贫困并不只是社会力量作用于被动个体的结果。甚至处于严重困境的人,也可能抓住机会来改善他们的处境。这证明人类行动带来变化的能力不应该被低估。但是,脱贫很明显是充满挑战和障碍的,长期远离贫困看来尤为困难。

社会排斥这一概念指的是有可能阻隔个体全面参与广泛社会的那些方式。例如贫穷的学校、有限的就业等。我们在研究社会排斥现象的时候,必须意识到:一方面是人的行动与责任的互动关系,包括可能人们自我排斥主流社会的某些方面,另一方面是社会力量在塑造人们所处环境时的角色。

社会排斥”弱“版本的主要工作只是确保将暂时被社会排斥的人们融入进来。”强“版本同样注重社会融入,但是,更多的是处理一些过程。相对强势的社会群体通过这些过程来实践他们的排斥能力。

社会排斥关注的是一系列妨碍个体或群体获得对大多数人开放的机会的广泛因素。 2000年的PSE调查区分了社会排斥的四个维度:贫困——或者说充分收入或资源排斥、劳动力市场排斥、服务排斥及社会关系排斥。

服务排斥可能是个体排斥(一个人因负担不起而无法享用某些服务或没有被告知某项服务的存在),也可能是集体排斥(整个社区没有某项服务)。

人类被排斥出社会关系可以有多种方式。第一,这类排斥意味着个体没有能力参与日常的社会活动。第二,如果人们与亲朋好友相隔绝,也就被社会关系所排斥。第三个特征是在需要的时候缺乏实际上的以及情感上的支持。第四,人们被排斥出社会关系,体现为缺乏公民参与。(投票,本地政治或全国政治,以及能为自己感到重要的议题进行活动等等)。

沦为无家可归者很少是由于某种直接的”因果效应“。如果接二连三地发生一些不幸,就会造成一种难以遏制的下向漩涡。无家可归者是频繁的街头暴力的受害者,而且也为本来有可能提供一些帮助的法律体系和警察保护所排斥。一位年近六十的男性无家可归者迈克赞同无家可归只有20%与房屋有关,提供住房对于无家可归者整体影响不是决定性的。”我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情况要比它看起来更为复杂。问题是经常与他们对于自身、他们的自我价值的信念有关。流落街头的许多人有较低的自尊水平。他们并不相信他们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Bamforth 1999)

上层的社会排斥。富人可能完全退出公共教育和保健服务领域,更愿意为私人服务和照顾付费,富人居住区越来越与社会其他部分相隔绝,成为掩藏在高墙大院和安全检查点之下的”门禁社区“。尤其在美国,顶级巨富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和财政责任从而进入一个几乎与社会其他部分相隔离的、封闭和私密的区域。正如”底层“的社会排斥毁坏了社会团结和凝聚力一样,”上层“的社会排斥对一个郑和的社会来说同样也是有害的。

Read More

2017-07-12
摄影大师印象(十一)—— Matt Black

Matt Black官网 对Matt Black的另一篇具有较高价值且不像本文又臭又长的的介绍可见,Hifi Tam的网页 点这里

这是篇提早到来的文章,主要是感觉已经写了十篇大师印象,可以做一个梳理和说明了。也是篇晚到的文章,一直想写Matt Black,因为通过他作品的表达,让我确定了回归传统意义的想法。本文也主要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摄影技术的探讨上。

Party结束后,墨西哥一个州,Cochoapa el Grande。

Read More

2017-07-11
《福利国家的矛盾》读书笔记

现代福利国家的矛盾

二战以来,福利国家已成为发达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的主要和平原则。这一原则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组成: 1. 风险是市场社会的典型特征,公民将遭受风险之苦并由此产生特定需要,而国家则富有为他们提供援助和支持的明确义务,并且这种援助是作为公民的合法权利而提供的。 2. 福利国家建立在正式承认工会作用的基础上,包括集体谈判和公共政策制定等方面的作用。福利国家的这些结构性要素被认为具有限制和减少阶级冲突、平衡不对称的劳资权利,并因而超越毁灭性阶级斗争和阶级矛盾的作用。

大型工业工会是一些强大的力量,它们争取越来越广泛的……福利,以及承认工会是劳动者政治和经济的合法代表等。在西方社会,上述方面在激烈社会冲突和危机的条件下经常加速发展,尤其当处于战争或战后的条件下。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福利国家远不是强加于经济系统上的一个沉重负担,而是一个内在的经济、政治稳定器,通过它,可以重新唤起经济发展的动力,并放弃经济急剧衰退。

右派的攻击

20世纪70年代,剧烈的经济衰退使新自由主义和货币主义的经济思想和政治得到强有力的复兴。批判福利国家:与其说福利国家有效地调和了市场社会所产生的冲突,不如说它实际上加剧了冲突,甚至还阻碍了社会和平和进步力量(即市场力量)正确有效地发挥作用。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 福利国家机构强加于资本至上的管理和税收负担等于是抑制了资本投资的动力。 2. 福利国家所认可的要求、权利以及工人和工会所拥有的集体权力,等于是抑制了工人工作的动力。这两方面的结果导致这样一种合力的产生:他即使经济不断衰退,又使期望不断上升;既使经济上产生”超负荷要求“(即通货膨胀),又使政治要求超负荷化(即不可管理性)。

Read More

2017-07-10
摄影大师印象(十)—— Bruce Gilden

这篇文章风格上想更随意点,会做些乱七八糟的事,不知道看客是不是喜欢?可给我留言反馈。

通过HIFI TAM的个人网站 ,我初步接触到了街拍,纪实和Bruce Gilden这个怪胎。

刚接触Gilden时,我认为Gilden和他的Fans们简直就是扯淡蛋疼,直至我看了多遍他的作品后才改变对他的看法。

Read More

2017-07-09
摄影大师印象(九)—— Martin Parr

Martin Parr以讽刺幽默作品出名,拍摄地点多在众人不大设防的海滩、游客如织的名胜古迹,或是人口众多嘈杂处。

Read More

2017-07-09
《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读书笔记(四)—— 批判理论

批判理论与后现代理论

批判理论与后现代之间常常彼此只看到非议,没有看到一些有趣的相似之处。

批判理论与现代性

现代人的堕落本性与社会进步是分不开的。一方面,经济生产力的增长为建立一个更加公正的世界提供了条件;而另一方面,它也赋予了技术设备及控制这些设备的社会团体以凌驾于民众之上的不相称的地位。在经济力量面前,个人完全丧失了其价值,与此同时,经济力量也使得社会对自然的控制达到了迄今为止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霍克海姆 阿多尔诺启蒙的辩证法
Read More

2017-07-09
《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读书笔记(三)—— 利奥塔、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利奥塔与后现代游戏

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一书使得”后现代“一词几乎家喻户晓。利奥塔已经成了猛力攻击总体化和普遍化的理论与方法,捍卫一切理论领域及话语中的差异性与多元化的一面旗帜。

追随马克思、弗洛伊德和尼采——漂流:早期著作

利奥塔深受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影响,但在他的早期文本中,他却与马克思进行了决裂,并暂时地转向了尼采的具有高度挑衅性的肯定哲学。

Read More